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邬新田: 一生奉献二人台

    信息发布者:海红果
    2017-09-09 09:57:08   转载

        他,高高的发际线露出宽阔、光洁的额头,稀疏且花白的头发整齐的聚拢在耳后,皮肤白皙,面色红润,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老式眼镜,此刻在他的肩头静卧着一只浅黄毛色的小猫咪,瞧!这猫咪正在他的肩头打盹呢!这只猫咪的主人正认真地、努力地趴在桌子上创作他心爱的剧本,他就是省级二人台传承人邬新田。

    360截图20170909095233786.jpg

           一人,一桌,一猫,一椅,一幅“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画面,构成邬新田晚年生活的绝美音符,唱出他一生传奇且精彩绝伦的人生大戏。戏如人生,人生如戏,邬新田为戏而生,为戏而活,在文艺界堪称“戏痴”一点不为过。在家乡河曲二人台即将消散的时候,他挺身而出,培养出大批优秀二人台演员,挽救了家乡宝贵的文化财富,说他是我县的“文化功臣”,实属实至名归。他为人正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满乾坤,用独特的人格魅力令一代又一代的人折服,他注定是用生命书写传奇大戏的人。

          为戏痴狂 苦练技艺

          今年已经75岁的邬新田出生于河曲县五花城堡村的一个干部家庭,从小就对戏剧有着异乎常人的狂热。只要哪里有戏可以看,不到十岁的邬新田就带领着一帮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孩子到那里去看戏,宁可忘了吃饭睡觉,也绝不错过一场好戏。在演出现场,邬新田一定是站在戏台最前面的那个孩子,台上演员的一颦一笑、一舞一步都令邬新田深深着迷。曲终人散,戏里的每一个画面都深深地刻在邬新田的心里,沉迷其中,不愿自拔。在放学、节假日后,邬新田作为“孩子王”带领着他的“童子军”竟演起戏来。为了让戏看起来更加接近舞台效果,邬新田带着孩子们竟像模像样做起了戏剧的道具:把千层底的布鞋底钉上厚厚的木板,再用块破布把小腿包起来缝在布鞋的鞋帮上,竟也像极了舞台上厚底的官靴;为了制作舞台上演员们那逼真的胡子,他们把麻绳撕成细条,用宣纸染上各种颜色;然后用锅底的黑煤灰和上素油来画眉毛;穿上特大号的大人衣服就站在了台子上,学着戏里的模样演起戏来了。在那时文化生活匮乏的农村,邬新田和小伙伴们稚嫩的都算不上是表演的演出却给乡亲们带来一阵阵的欢声笑语。从那个时候开始,邬新田就一头扎进舞台表演的艺术领域中,与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他生活的一切都围绕这个舞台开始。

          由于邬新田的父亲邬臻擅长二人台的各种乐器演奏,经常与著名二人台艺人邬怀义、邬板仁在一起演出,邬新田耳濡目染也开始学习二人台艺术表演。13岁的时候,邬新田拜邬怀义为师,正式学习二人台艺术的表演。他演的第一部戏名叫《尼姑思凡》,后来相继演过《水淹西包头》、《打金钱》、《捏软糕》等剧目,表演天赋逐渐开始崭露头角。

          1954年参加河曲县春节文艺汇演,邬新田和表妹任青云首推演出“捏软糕”就被评为优秀演员奖,随即被邀请到各地参加演出。读书时、当工人开机器时、当兵扛枪时,为官忙碌时,可以说,无论邬新田在做什么,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忘把二人台带在身上,走到哪里演到哪里,到处都可以成为他的舞台,他的二人台表演让外面的人们都见识了河曲文化瑰宝的魅力,他自己也凭借二人台走上了值得一生回味的人生道路。

          邬新田一生从来没有去过专门的艺术学校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辅导,能有今天的造诣全都是邬新田自己凭借一腔对二人台艺术的无限热爱自学成才。他刻苦练功、勤奋钻研,第一部自编自演的戏是他在部队文工团创作的《老两口‘学毛选’》,后来还自编自演过《老两口送子参军》等几部大戏。在艺术天赋得到认可的前提下,他有幸受到了六十五军宣传处长、电影作家、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苏佑林的指导。如果说以前都是邬新田自己靠模仿和苦练学到的表演技艺,那么现在跟着苏佑林老师的学习,就更像是接受正规的表演技能的教育,当兵的六年,邬新田的艺术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在进一步提高表演技艺的基础上学习做导演。

          在邬新田回到家乡任文化馆馆长之前,如果要一一列举邬新田他曾表演过的曲目、电影或者获得过的奖项,恐怕是好几千字也说不完的。如果说那时的他是好演员,好导演的话,那么真正让世人佩服并永留青史的是他回到家乡以后,为挽救河曲民歌二人台所做的贡献。

          不舍梨园情 桃李满天下

          那时候,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河曲本土的二人台剧团由于生计困难,被迫解散,出生于本土的二人台在河曲这个“娘家”却没有了可依托的载体,二人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绝顶的危机。这时候,时任文化馆馆长的邬新田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如果任由河曲民歌二人台就此荒废下去,作为一个二人台艺术的表演者,我愧对祖先,更愧对后人,我们本土的宝贝不能就这么被丢掉了,发展传承二人台还得靠娃娃们。”

          于是邬新田在文化馆内,主持成立了“河曲县二人台艺校”,这个学校为社会培养除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现在在内蒙古二人台剧团的名角郭文华、内蒙古准格尔旗歌舞团团长、民歌歌王王伟业、内蒙古准格尔旗文化馆副馆长王美珍、以及杜慧芳、赵燕江、翟广林、杜建明、王欢、周永星、白秋香、张瑞军等,这些人才现在活跃在晋陕蒙的各大舞台上,成为二人台艺术表演的中坚力量,为民歌二人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文化馆工作的二十二年中,他还为河曲群众文化事业的推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馆内他组织二人台培训班四十多次,经过他辅导培训过得学员就有1500多人次。如翟兰计、李奋明、薛秀英、赵春林、周润斌、王奋乐等。他还经常深入农村、乡镇机关、学校、厂矿,走遍了河曲的山山水水,培养了大量的群众文化骨干人才、二人台艺术人才:如王根伟、王爱亮、王明德、张栋良、张亮亮、于清秀等。

          2001年邬新田退休以后,他没有停止对二人台艺术人才的培养,办起了朝霞二人台艺术团,带着这些二人台艺人在晋陕蒙各地演出,艺术团曾获得过一等、二等、三等、组织奖。我们不禁要问他办学校是为了名吗?不是,那时的邬新田早已名声在外,获得的奖项不计其数,还受到过中央领导的亲自接见,显然退休后的邬新田已经不在乎再给自己的“军功章”锦上添花了;那为了利吗?更不是,他所收的学费低于普通学校的平均数,而且碰到一些家庭贫困的孩子,他更要倒贴。如果是为了名和利,他应该恐怕是早已坐拥几套豪华楼房的大财主而不是至今都和他的妻子居住在住了几十年的老屋里。

          在邬新田创办学校期间,他以校为家,爱惜每一个喜欢学习二人台的学生,他倾尽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他的学生。他教学生,看重的是学生学习二人台的才智和毅力,从不计较金钱的得失。在他的学生里面有一对兄妹——王伟业和王美珍,他们没有母亲,非常贫困,兄妹两人相依为命。他不收他们一分学费,在生活上还处处照顾他们,如今这兄妹俩学有所成,践行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诺言,时常来看望他们心中亦父亦师的邬老师。邬新田骄傲地告诉我们:“我们师生这份情谊是多少金钱都买不来的。”他说,他想做的不是靠着办学校发家致富,是不想眼睁睁地看着民歌二人台在他们的手上被断送,只要活着一天,只要有娃娃愿意学,就拼尽全力去教好每一个学生。

    360截图20170909095452363.jpg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